南區春季中學生家長與服事者成全聚會報導暨蒙恩見證
這次南區春季中學生家長與服事者成全聚會,於五月二日上午在二會所舉行。本次主要內容為『親師座談』,特別邀請五位在國中小任教的聖徒一同配搭。因應疫情人數控管的需要,除了三十五位家長與服事者現場參加,當天另有四十三位在線上觀看同步直播,共有七十八位弟兄姊妹一同進入。
一開始擔任輔導老師的弟兄,分享如何與中學生溝通良好的方式。現今的中學生,是在網路世界中找答案。面對這樣的孩子,服事者及家長可以透過對抗類型的遊戲與孩子互動,像是『拍掌遊戲』讓他們比賽不被推倒,使孩子感受自己的力量。在體驗活動中,學習控制自己的力量,使學生能釋放負面的情緒。
公民科的教師聖徒,也是多年的班導師,分享如何使中學生有正確的學習態度。她用『為主惜取少年時』書報裏面的話鼓勵大家,強調神需要一班像戶蘭一樣有能力的人。因此,姊妹鼓勵中學生努力求學,往上深造;並精進自己的能力,豫備好自己,將來為主所使用。
擔任美術班多年的班導師,強調閱讀素養及習慣養成的重要。閱讀可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及創造力,使孩子能獨立思考。但家長要注意孩子的讀物內容,是否會影響其價值觀;不要被污穢的事所玷污,而最好的書還是聖經。
國中英語科任老師,指出了3C產品是閱讀能力的殺手,題醒家長大學前應限制孩子使用手機。並説明一○八課綱所強調的學習素養,就是自發、互動的學習,培養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國小高年級的班導師,分享如何帶領五、六年級的孩子。我們在靈裏撒屬靈的種子,就收屬靈的果實;在肉體裏撒敗壞的種子,就從肉體收敗壞。當從孩子身上看見自己的光景,我們就要回到主面前得供應,再把從主所得的供應,供應孩子。
本次座談使每一位家長與服事者,對於青少年的教導和牧養都再有學習。我們實在不能憑靠已往傳統、習慣的方式來教養,而要學習按着神牧養孩子;不只是外面口頭的管教,更要在生活中作榜樣。願主給我們彀用的恩典和智慧,保守召會的下一代能承接主的託付。(七會所 許丁元弟兄)
記得孩子升上高一,在親師座談時,班導向家長們説,『孩子在家願意和我們聊學校的事,要好好珍惜把握!』常把這題醒放在心裏。而孩子多半時間把自己關在房間,難得和我們聊聊又渾身是刺。眞如弟兄交通的,我們要成全孩子,也要被孩子成全,一切要回到起初,回到生命。看他忙碌於學校課業和社團,藉着常題醒他,我們期望他過召會生活,切不可離開主!
去年準備國中會考,會考前幾天的睡前,他主動找我交通,我陪他一起禱告交託。今年面對一○八新課綱,當決定班羣有猶豫時,我也陪他禱告。雖然不清楚他是否對主有經歷,願主保守他的心。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,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!(六會所 楊彭琬淯姊妹)
一個人的一生若要走在正直的道路上,在青少年階段就必須打好基礎,因此,青少年的教育工作非常重要。
在召會中,我們也要看重青少年的教養問題。這次的中學生家長與服事者成全聚會,與談的聖徒題到3C產品對青少年的學習,有莫大的影響。在學校擔任教職的弟兄回應,現在的孩子很難管教;隨着時代的變遷,各種外來的事物一直影響我們的孩子。一位姊妹説到,他們班上有同學希望將來當網紅;他們的志向與我們當年實在大不相同,眞是需要以青少年的角度與他們溝通。最重要的是將神聖生命作到他們裏面,讓主定準他們人生的方向。(九會所 袁奕敏弟兄)
感謝主,藉着這次親師座談,一面看見現今的世代是彎曲背謬的,非常受題醒要加倍努力帶領孩子過身體生活;另一面在教育孩子的事上,主指引我們一條又新又活的路。
一開始弟兄拋磚引玉,用些簡單的體驗活動,幫助我們觀察並認識青少年,更藉着引導使青少年向着同學和老師,敞開他們的心。在這次座談中,我有以下三點領悟:第一、認識並俯就孩子─言行觀察、聽他們説。第二、陪伴孩子並給予合適的規範。第三、陪同孩子一起成長,共同享受聖別、潔淨、喜樂的生活。在這放蕩的世代中,要讓孩子知道他們是神貴重的器皿,父母就須率先作榜樣。
已往,我常對孩子有很高的期盼,但都只是要求,令孩子感到厭煩。感謝主,藉着一次次和孩子溝通,以及姊妹的題醒和禱告,還有聖徒們對孩子的關心,使我們蒙保守,和孩子們一同成長,一同往前。願主得着我們全家,愛主事奉主。(十會所 宋翰青弟兄)
記得聚會中,一位弟兄分享:『暫放期待,學習等待』,這話雖簡單卻觸動我的心。我是四位孩子的媽,兩位女兒在生活與求學上讓人放心。但教養兩位兒子的事上,卻要花費許多心力,且常令我擔憂。在孩子小四那年,我認識召會並受浸得救。起初並非週週帶孩子參加主日聚會,之後因着堅持,我們週週有分主日聚集。經過三年的時間,當初面對孩子的教養問題,只能無助流淚,但如今藉着主的話使我得供應,並能喜樂唱詩。
在此分享與談聖徒的幫助:『家長的陪伴對孩子有極大的助益』、『3C產品是閱讀的殺手』、『為主惜取少年時』、『一定要讀書,並在主面前安排時間禱告』、『學習凡事依靠主』。這些供應讓我學習從主得着智慧。正如弟兄所説:『單獨走,走得比較快;但在主裏同行,走得比較遠』。(十四會所 張逸先姊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