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五會所生命成長園蒙恩報導

  約翰福音十章十六節『我另外有羊,不是屬於這圈的;我必須領他們來,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,並且要成為一羣,歸一個牧人了。』在十月底為期一天半的生命成長園,主要負擔是為着得榮少年能彀受主吸引、融入召會生活而有的行動。
  聚會的起頭藉着唱詩及分組探索增加彼此的認識,並以活潑的方式認識聖經經節,使大家通過團隊合作拉近彼此關係,帶進對聖經的認識。
  第一天行程的末了,一同觀看有關校園霸凌的影片,並在服事者的帶領下,以分組遊戲的方式,讓孩子們填寫學習單,彼此用所顯出的字母組成『CHRIST』(基督),看見惟有基督能除去心中的陰霾,成為照亮我們的光,使我們能以神的愛彼此相愛。
  隔天到各會所主日擘餅聚會後,觀賞了一部『人生的兩個值』的生命教育影片,在影片中弟兄分享關於『價值』跟『值得』這兩個值,加深大家對於人生價值的觀念。
  在觀看影片的二十分鐘裏,孩子們有認眞看的,也有分心作別事的,使我們擔心他們是不是沒辦法領會『價值』這個主題,或者沒有很享受這次的活動。結果在學習單的回饋裏,看見他們其實很喜歡這次的生命成長園,也看見他們裏面都有一顆很善良、很單純的心,及正確的價值觀。
  學習單裏有一題目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價值,大部分都説要幫助別人,還有人説要成為別人的喜樂、幸福、安慰。一位未得救的得榮少年回答:要把自己放在對的地方,我們就問:對的地方是哪裏?她説:就是這裏!感謝主親自成為這班孩子的吸引,並引領他們到正確的道路上!
  在這一天半裏,青少年們從不認識到彼此熟悉,分別時難分難捨,相約下次再一起來,並表達希望每個月都能有這樣的活動,這對服事者是莫大的安慰,也藉着這次的行動看見同伴對青少年的重要性,或許他們不能很快融入環境,但總是能彀很快融入同伴中。
  在這次生命成長園後,各會所陸續有傳來少年人得救的好消息,求主祝福這班得榮少年,能彀聽見主的説話,像融入青少年同伴一樣,一同成為神的羣羊,歸於主這位好牧人,願主得着他們這一生的道路。    (二十五會所 張余其蓉姊妹)

北區生命成長園蒙恩報導

  北區生命成長園於十月二十九日至三十日舉行,第一天集中於一會所舉辦,第二天則於各會所分成四個場地進行。四場總參加人數為一百四十四位,其中,青少年一百一十三位,得榮少年三十一位。
  一開始先唱這次活動的主題曲『我們是一家人』彼此挑旺,同時進行分組暖身活動,使眾人彼此熟悉。接着以牧養材料系列(一)第三課為此次課程的核心,説到『召會生活是眞正的團體生活』,並將其分為兩堂聚會,以生命為活動內涵讓與會者進入課程的深處。
  第一堂是以活潑的方式進入經節內容,關懷者們和學生們發揮想像力,並手舞足蹈將其呈現,着實創意十足,彼此的距離也因此拉近。經過美味的午餐時光及休息片刻後,下午藉由活動接續,訓練青少年的專注力及耐心,幫助他們在團體分組中,學習彼此禮讓、互相扶持。雖然過程很有挑戰,但看到成品後,許多人表示有滿滿的成就感。
  室外的公共服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,關懷者們分隊帶領青少年,前往附近的公園及市政府進行環境整潔。雖然飄着毛毛雨,需要穿着雨衣撿垃圾,但在服務過程中,青少年們學習如何團結合作、並要愛護環境,維持馬路的整潔。
   結束公共服務後,就是青少年們最期待的運動時間,青少年們在球場打球,或者在操場上散步、傳接球,一個多小時運動時間,在歡笑中度過。
  晚餐後的最後一堂課,先以校園反霸凌的影片作為開頭,讓學生們進行反思,再以活動作更深入的自我介紹,對彼此更熟悉並認識惟有基督纔能除去一切的隔閡,使我們認識在主裏是一家人。
  許多學生在學習單説到,起初不想來參加活動,但在過程中認識許多新朋友,下次有類似的活動一定要參加。也有人喜歡詩歌的歌詞,讓冰冷的心變得溫馨,有被關愛的感覺。不管來自何處,在主裏我們都是一家人。感謝主,更有七位青少年,在當天晚上及隔天主日會後受浸,成為神家裏的親人,阿利路亞!
  盼望藉着這次的生命成長園,更多得榮少年被帶進召會生活與青少年相調在一起。這實在是大的福音,需要堅定持續代禱,也非常需要家長及弟兄姊妹們成為關懷者一同配搭關心、服事召會中的下一代。 (一會所 陳奕茹、陳靈晨姊妹)

南桃東照顧區生命成長園蒙恩報導

  東照顧區(六/七/十四/二四)會所,於十月三十日在七會所舉辦了第一次生命成長園。這次生命成長園總共有九十一位參與,其中有得榮少年十二位,得榮少年家人二位,青少年三十八位
,配搭聖徒三十九位,眞是非常喜樂!
  本次生命成長園課程主題—『我是誰』,藉由視覺和觸覺來觀察水果的差異性,讓孩子們體認到:每個人都是獨一且無可取代的個體,學習欣賞自己是獨一無二的,進而接納自己,並從科學的角度珍賞神創造人是何等的精細和偉大!課程以互動問答的方式進行,引發孩子們的思考及學習動機,使他們充滿興趣,也能對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。午餐由七會所服事飯食,聖徒們準備各樣美味的食物,應有盡有,實在是看見神家的豐富,讓眾人裏外都得着飽足。
  餐後到埔頂公園進行社區公共服務,大家戴上手套,不畏強風細雨,在公園來回尋找、撿拾垃圾。從他們認眞的模樣,實在看見神生命的種子已經種在裏面,只待日後發芽、開花、結果。最後的『分享時間』,孩子們一一上臺分享整個活動中最有感觸的部分,大多數的回饋都是正面的。有些人原本不太想來,但藉着這次活動,使他們喜歡來到這裏
。原以為他們會覺得撿垃圾很無聊,沒想到許多人對於『公共服務』這部分相當樂在其中,且覺得能為社會盡一己之力,很有成就感。
這是東照顧區第一次舉辦生命成長園活動,籌備的時間稍微緊迫,但讚美主是不誤事的!藉弟兄姊妹們同心合意的配搭,帶進屬天的祝福。這次生命成長園只是一個開始,後續仍需要持續的代禱及關心。期盼各會所能繼續舉辦多元化的輭性活動,使得榮少年能更多調進召會生活。願主得着他們成為常存的果子,也祝福祂的召會滿有生產乳養的福。
 (六會所 范雅絮、徐雪瓊姊妹)

得榮少年及家長-分享

生活充滿樂趣

我最喜歡公共服務,可以幫助人也讓自己開心。每到快樂學習課程就會想參加,因為在這裏讓我溫暖又快樂。在學校和同學不怎麼聊天,但這裏讓我感覺每個人都是朋友,有甚麼事都可以聊聊。卽使很孤僻不愛説話,但上魔術課還是會和別人討論,因為『三個臭皮匠,勝過一個諸葛亮』。

成為得榮少年之後,心情漸漸沉澱許多,不像以前那麼不開心或是搞自閉。學會遇到問題先想一想,不要衝動或倉促作決定。遇到和朋友吵架,要先反省自己有沒有作錯事?再好好檢討或是想辦法解決。關懷者阿姨們很關心我,尤其是志工阿姨。在難過或有疑問時,會給我一些意見方法,或和我一起想辦法解決。我眞的很感謝關懷者們,願意花時間陪伴我們。感謝基金會在我困難時幫助我,給我交朋友的機會,也體驗許多新鮮好玩的活動,覺得生活充滿了樂趣。(十會所 羅暐智弟兄)


我們家的三個小孩已邁入青少年時期。面對叛逆期的他們,身為阿嬤的我很難規範他們的言行。去年經由弟兄姊妹及關懷者的交通,認識得榮基金會,盼能藉由相關課程,來引導他們有正確的生活態度及學習方向。

我們參加了生命教育課程,以及得榮基金會第十期快樂學習營。內容包含生命教育、才藝學習課程(黏土班、趣味魔術班、自由搏擊班)。生命教育課程中,志工分享他們的生命故事,內容很精彩,是少年們學習的好榜樣。快樂學習營則是提供多元學習的途徑,除了學習才藝、培養興趣,還能學到一技之長。另外公共服務讓得榮少年體驗當志工,服務社會,知道如何為社會付出自己的力量。

去年有疫情影響,但課程並不中斷,改為線上進行。每個專題演講,董事們熱誠分享生命故事,期勉得榮少年要有認眞學習的態度,積極上進的心志。在去年十二月十一日,我們結訓了。在此感謝得榮基金會提供獎助學金,減輕我們沉重負擔,並在疫情期間提供家庭紓困;感謝你們對得榮少年家庭所有的幫助與關懷。(十會所 余明珠姊妹)

關懷者家訪-分享

身為國中導師,一直參與生命教育的課程。二○一九年協助班上的同學,申請得榮基金會的獎助學金,也開始我的志工服務生活。

班上有兩個女孩,一位乖巧文靜,另一位活潑大方,她們都來自單親家庭,課業成績不好,整天沉迷於網路遊戲。剛開始參加生命教育活動,皆被動懶散,我常因她們不當的言行而生氣。為了讓她們參加週六的快樂學習課程,時常打電話打到快放棄,後來乾脆到家門口等候,她們纔知道『老師不是好呼嚨的』,此後上課態度有所改善。

去年五月全臺疫情爆發,學校及各項活動全改為線上進行。得榮基金會詢問各地得榮少年家庭,是否家裏有添購電腦的需要,便直接贈送每個孩子全新的筆電。對於受疫情影響生計的家庭,亦直接給予紓困金補助。孩子與家人詫異不已,直問是不是還要收回?當他們得知電腦贈送不收回,覺得感激與感動;這進而影響學生們的態度,學習意願變得更為主動積極。

基金會執行長葉弟兄親自來到中壢,看望每位得榮少年並頒發紓困金;也挨家拜訪,進到孩子的家,看看他們的景況。其中一個孩子的媽媽,每天上大夜班,全年無休;另個孩子的媽媽受到家暴,到處躲避,借住朋友家,母女同住一間小雅房。這樣情形實在令人動容。然而主藉着各樣機會打開她們的心,對家人更加體貼懂事,學習態度也更好,願意參加學生小排,和媽媽與社區聖徒聚會。

從起初的被動排斥,到現在的喜樂敞開,這兩個可愛的女孩有莫大的轉變。當我問她們,升上高中還要不要繼續當得榮少年?她們毫不猶豫的回答,當然要!深覺這樣的勞苦不是徒然的,讚美主一切的豫備。求主興起更多有負擔的聖徒,成為關懷者,加入榮耀的事奉。(五會所 江張智評姊妹)

社區公共服務-分享

去年十月底的假日下午兩點,在中壢的得榮少年十三人和陪同的得榮志工四人,先後聚集在平鎮區里集會所,欲完成四小時的社區公共服務。

首先是四位關懷者的自我介紹;內容談及個人的學習歷程,乃至信仰的經歷。接着透過線上影片,期許大家珍惜基金會精心規畫的課程,並藉公共服務擴展視野─不只我們需要受幫助,同樣我們也能幫助弱勢、關心別人和維護環境。此外,還有一段生命園地影片,志工老師引導大家去探索自我存在的價值,以瞭解自己並找尋眞正的價值觀。也就是珍惜身邊幫助自己、愛護自己的親人和朋友;對於託付的事要有責任,展現認眞的態度。

大約下午四點,有兩位清潔工作的叔叔,拿出背心和清潔工具準備就緒,如竹掃把、掃帚、畚斗、推車上放置垃圾桶。人員分兩組、兩條路線,沿着文化國小圍牆的人行步道打掃。叔叔很高興有這些幫手,他將平日不易清潔的落葉和穢物用鐵耙掃出,有人以竹掃把掃向圍牆,其他人用掃帚集中,另有人用畚斗裝起倒入垃圾袋,一下子一袋就滿了。看着得榮少年們從漫不經心到認眞合作,路過的行人都好奇:怎會有如此熱心的少年在作社區服務?他們都很稱讚。

一個多小時的同心協力,從原本不熟練的打掃清潔,最終將國小周邊掃得清爽亮眼。志工阿姨説:『這是我住在文化生活圈以來,看到最乾凈的一天。我們得榮少年公共服務掃街,大家都是認眞的。有你們的付出,讓清潔的叔叔們輕省不少』。最後與清潔隊的兩位叔叔大合影。結束後洗了手,每人一袋點心麵包,各自由家人、老師帶回。得榮少年和志工關懷者,下次公共服務再見囉!(十會所 謝張萱姜姊妹)

快樂學習課程-尋找世代迷失者的路

我是一位國中老師,工作與青少年息息相關。六年前加入生命教育志工的行列,一直服事至今。曾有同事問我,為甚麼平時上班已經與青少年在一起,下班後怎還有額外的精神和體力,陪伴另外一羣叛逆的青少年呢?實在是因為在服事中,看到了愛的價值。

從事教育的這幾年,眞心覺得世代潮流變化的劇烈,每位孩子無論在家庭或在朋友間的相處,發現已經喪失『實際的』與人互動,甚至漸漸失去探尋自我的能力,反而跟着網路潮流走,例如:TIK-TOK、英雄聯盟、數不清的Youtubers…等,抓住青少年的眼目,進而引起模仿效應。同時家長教養的態度,也大大影響青少年。由於少子化,孩子是家中的寶,加上父母工作忙碌,常因補償心理,給予孩子過多物質上的享受。青少年在優渥的環境中迷失自我,追求物質享樂,混淆正確的價值觀。

然而,得榮基金會開辦了快樂學習課程。集結大家的力量,盼藉由課業以外的學習,改變青少年的學習態度,並瞭解生命的眞正意義。我有幸加入志工的行列,在週六清晨和青少年們,從中壢火車站出發前往臺北上課;在車上有許多和他們閒聊的機會。參加課程的過程,我們也有很多相處時間,可以更多的關心,灌輸他們正確的價值觀。因着陪伴,他們願意向我們傾吐心聲,讓這個充滿叛逆和困惑的生命階段,有了聆聽與傾吐的對象。

原本我的學生剛參加快樂學習課程,在課閒時就是低頭滑手機,一下課立卽走人。現在他不但願意分享課程的收穫、生活的瑣事,也會找尋同伴一起參加團體活動。我們終於有路,能把青少年從這世代中尋找回來了!(十會所 謝雅筑姊妹)

1 2 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