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懷者家訪-分享

身為國中導師,一直參與生命教育的課程。二○一九年協助班上的同學,申請得榮基金會的獎助學金,也開始我的志工服務生活。

班上有兩個女孩,一位乖巧文靜,另一位活潑大方,她們都來自單親家庭,課業成績不好,整天沉迷於網路遊戲。剛開始參加生命教育活動,皆被動懶散,我常因她們不當的言行而生氣。為了讓她們參加週六的快樂學習課程,時常打電話打到快放棄,後來乾脆到家門口等候,她們纔知道『老師不是好呼嚨的』,此後上課態度有所改善。

去年五月全臺疫情爆發,學校及各項活動全改為線上進行。得榮基金會詢問各地得榮少年家庭,是否家裏有添購電腦的需要,便直接贈送每個孩子全新的筆電。對於受疫情影響生計的家庭,亦直接給予紓困金補助。孩子與家人詫異不已,直問是不是還要收回?當他們得知電腦贈送不收回,覺得感激與感動;這進而影響學生們的態度,學習意願變得更為主動積極。

基金會執行長葉弟兄親自來到中壢,看望每位得榮少年並頒發紓困金;也挨家拜訪,進到孩子的家,看看他們的景況。其中一個孩子的媽媽,每天上大夜班,全年無休;另個孩子的媽媽受到家暴,到處躲避,借住朋友家,母女同住一間小雅房。這樣情形實在令人動容。然而主藉着各樣機會打開她們的心,對家人更加體貼懂事,學習態度也更好,願意參加學生小排,和媽媽與社區聖徒聚會。

從起初的被動排斥,到現在的喜樂敞開,這兩個可愛的女孩有莫大的轉變。當我問她們,升上高中還要不要繼續當得榮少年?她們毫不猶豫的回答,當然要!深覺這樣的勞苦不是徒然的,讚美主一切的豫備。求主興起更多有負擔的聖徒,成為關懷者,加入榮耀的事奉。(五會所 江張智評姊妹)

青少年關懷者、服事者與家長事奉相調聚會報導

已過三月十二日,在一會所舉辦全召會『青少年關懷者、服事者與家長事奉相調聚會』,現場二百四十七位、及線上一百四十八位,共三百九十五位弟兄姊妹,一同進入身體的交通領受負擔。

自二○一六年起,桃園市正式成為一個召會,青少年專項開始以全召會的力量與資源服事。在牧養與照顧上,延伸上下的銜接大專與兒童服事;在學生與家長的成全上,以全召會資源提供幫助;在福音推廣上,也以全召會的行動規劃,進行各會所的推動。此外更藉着生命教育課程,積極走入國中小校園,雖然規模不大,但仍在信心裏與主合作,擴大接觸的層面,撒下生命的種子。

卽便如此,隨着大環境的影響與限制,越難將學生帶進召會生活,尤其去年疫情下更受攔阻。與此同時,卻發現與其進到校園,不如進到家中建立福音家聚會,不僅得人更得全家。在四十多位因此得救的人數中,旣看見祝福,基金會遂交通出『得榮少年教育專案』,將資源提供給眾召會,使福音有路出去。為此,在教育專案的協助下,需要有一班聖徒起來,答應呼召作關懷青少年的『關懷者』。目前共有二百三十七位聖徒願意成為關懷者。

在聚會最後,弟兄們加強三項負擔:
第一,『找』;如同婦人細細尋找銀幣,我們需要將青少年(含小五六)的福音家庭尋找出來。可從附近鄰舍、挨家叩門、教職合作、里長協助來尋找名單。然而並非專找貧寒,而是遍尋平安之子。
第二,『送』。八小時的課程便是送會到家,建立福音家聚會,盼學生在課程中受浸得救。若中途發現對福音不敞開,卽可停下課程另尋他人。
第三,『帶』。申請通過後,每月的家訪不僅為着學生,更為着將整個家帶進召會生活裏。惟有家長穩固,青少年纔能穩固。今年我們目標是新增五十位得榮少年。若我們能靠主恩典與聖靈合作,帶領少年人一家得救,同過召會生活,這在主面前有何等的價值!(一會所 鄭洋義弟兄)

社區公共服務-分享

去年十月底的假日下午兩點,在中壢的得榮少年十三人和陪同的得榮志工四人,先後聚集在平鎮區里集會所,欲完成四小時的社區公共服務。

首先是四位關懷者的自我介紹;內容談及個人的學習歷程,乃至信仰的經歷。接着透過線上影片,期許大家珍惜基金會精心規畫的課程,並藉公共服務擴展視野─不只我們需要受幫助,同樣我們也能幫助弱勢、關心別人和維護環境。此外,還有一段生命園地影片,志工老師引導大家去探索自我存在的價值,以瞭解自己並找尋眞正的價值觀。也就是珍惜身邊幫助自己、愛護自己的親人和朋友;對於託付的事要有責任,展現認眞的態度。

大約下午四點,有兩位清潔工作的叔叔,拿出背心和清潔工具準備就緒,如竹掃把、掃帚、畚斗、推車上放置垃圾桶。人員分兩組、兩條路線,沿着文化國小圍牆的人行步道打掃。叔叔很高興有這些幫手,他將平日不易清潔的落葉和穢物用鐵耙掃出,有人以竹掃把掃向圍牆,其他人用掃帚集中,另有人用畚斗裝起倒入垃圾袋,一下子一袋就滿了。看着得榮少年們從漫不經心到認眞合作,路過的行人都好奇:怎會有如此熱心的少年在作社區服務?他們都很稱讚。

一個多小時的同心協力,從原本不熟練的打掃清潔,最終將國小周邊掃得清爽亮眼。志工阿姨説:『這是我住在文化生活圈以來,看到最乾凈的一天。我們得榮少年公共服務掃街,大家都是認眞的。有你們的付出,讓清潔的叔叔們輕省不少』。最後與清潔隊的兩位叔叔大合影。結束後洗了手,每人一袋點心麵包,各自由家人、老師帶回。得榮少年和志工關懷者,下次公共服務再見囉!(十會所 謝張萱姜姊妹)

快樂學習課程-尋找世代迷失者的路

我是一位國中老師,工作與青少年息息相關。六年前加入生命教育志工的行列,一直服事至今。曾有同事問我,為甚麼平時上班已經與青少年在一起,下班後怎還有額外的精神和體力,陪伴另外一羣叛逆的青少年呢?實在是因為在服事中,看到了愛的價值。

從事教育的這幾年,眞心覺得世代潮流變化的劇烈,每位孩子無論在家庭或在朋友間的相處,發現已經喪失『實際的』與人互動,甚至漸漸失去探尋自我的能力,反而跟着網路潮流走,例如:TIK-TOK、英雄聯盟、數不清的Youtubers…等,抓住青少年的眼目,進而引起模仿效應。同時家長教養的態度,也大大影響青少年。由於少子化,孩子是家中的寶,加上父母工作忙碌,常因補償心理,給予孩子過多物質上的享受。青少年在優渥的環境中迷失自我,追求物質享樂,混淆正確的價值觀。

然而,得榮基金會開辦了快樂學習課程。集結大家的力量,盼藉由課業以外的學習,改變青少年的學習態度,並瞭解生命的眞正意義。我有幸加入志工的行列,在週六清晨和青少年們,從中壢火車站出發前往臺北上課;在車上有許多和他們閒聊的機會。參加課程的過程,我們也有很多相處時間,可以更多的關心,灌輸他們正確的價值觀。因着陪伴,他們願意向我們傾吐心聲,讓這個充滿叛逆和困惑的生命階段,有了聆聽與傾吐的對象。

原本我的學生剛參加快樂學習課程,在課閒時就是低頭滑手機,一下課立卽走人。現在他不但願意分享課程的收穫、生活的瑣事,也會找尋同伴一起參加團體活動。我們終於有路,能把青少年從這世代中尋找回來了!(十會所 謝雅筑姊妹)

生命教育體驗課程-分享

自從有『得榮少年教育專案』開始,為我們開了一條在課後接觸孩子們的路,也增加許多和社區孩子們接觸的機會。因着對此專案的肯定,我們非常樂意協助社區內弱勢的青少年,藉由生命教育課程,使他們達到獎助學金申請的資格。

從幾年前起,眾人使用會所的場地,幫助想要申請得榮少年,卻沒有機會在學校上過生命教育的孩子,得以參加並體驗活動課程。在課程的活動裏,我們能和孩子們有更多敞開的互動,以及私下的關懷。配合課程分組,人數不多,便能一個一個的接觸與關心,知道他們個別的情形和需要。

我們在社區至少辦過三個梯次的課程,通常是兩個週六,上午三堂、下午三堂,密集的進入十二堂課。在課程結束後,總有孩子問我:『老師,下週還可以再來上課麼?』我告訴他,體驗課程上完了,但接下來還有快樂學習和其他活動,都歡迎他們參加。感謝主!孩子們深受吸引;看到他們上課的反應,我們也是滿心喜樂。願主祝福我們,持續耕耘生命教育體驗課程,接觸更多家庭經濟有需要的孩子和他們家人,使他們也能彀接觸生命、得着生命、享受生命。

這些年來,藉着生命教育,我們確實得着了一些孩子,甚至是他們的家長,成為我們的弟兄姊妹,目前皆仍在牧養中。感謝主,『得榮少年教育專案』眞是主為眾人開的一條新活之路,將福音擴展到社區裏去。相信在主裏的勞苦不是徒然的,當我們願意為主勞苦,主就為我們開路,也把更多的孩子和父母和我們加在一起。仰望主這供應和祝福的源頭,祂是在曠野開道路,在沙漠開江河的一位,我們信靠祂,也信擺在我們前面的就是一條康莊大道。榮耀歸主!(十會所 范呂惠玲姊妹)

『得榮少年教育專案』簡介

因着時代與環境的變遷,特別在少子化的衝擊與疫情的限制下,雖渴望帶進更多的青少年進入召會生活,但發現仍有諸多限制。值此之時,主為我們開了另一扇門:得榮基金會在去年更新了『得榮少年教育專案』來擴大服務對象,從校園延伸到社區。因諸多條件限制,生命教育難以進入校園,但其實在我們的生活圈中,不難發現仍有一些的家庭或青少年,需要生命教育的協助關懷。他們可能因家境清寒或遭逢變故,而影響到人生發展的許多機會。為此基金會提供獎助學金方案,讓符合資格的家庭申請;更重要的是,我們能彀藉此管道,訪視探望這些青少年與他們的家。藉着關心他們實際的需要,同時也把福音帶給他們。

簡單條列説明,如何申請得榮少年(以下簡稱得少),並如何實際關懷陪伴(詳見申請文件):
一、得少申請對象:家庭缺乏經濟能力,以致影響就學或升學之小學(五、六年級)、國中、高中職、五專(一、二、三年級)在學學生。
二、申請得少時,需同時進行八小時生命教育課程(基金會提供課程教案、投影片,也有相對應的福音家聚會材料)。
三、通過得少申請後,關懷者需要有每個月家庭訪視(這是我們送會到家的絕佳憑藉)。關懷者也需要陪伴得少完成固定時數的關懷活動、生命成長園、公共服務…等(藉此活動,讓我們有更多機會來牧養青少年。要得着少年人就需要更多『就近』少年人,請參讀『如何帶領少年人』)。

目前桃園市已有二十二位得榮少年,今年目標是新增五十位得榮少年,也就是我們在此向有心願的聖徒們發出呼召:盼望產生更多的關懷者,卽牧養青少年的牧人。陪伴得榮少年(含他們的家庭)雖是個漫長、且有不少項目需完成的歷程,卻讓我們能更多經歷何謂『…信心的工作,愛心的勞苦,並對我們主耶穌基督之盼望的忍耐』(帖前一3)。若能靠主恩典與聖靈的工作,帶領所有少年人,甚至他們一家得救,進入召會生活中,這在主面前,更是有永存的價值!(六會所 滕以勳弟兄)

青少年服事現況

青少年時期往往被喻為成長過程中的『風暴期』,在身體、性格、心理都正經歷許多轉變;但若這段時期能得到正確的培植,就能奠定其一生正向的價值觀,並成為有用之才。自二○一六年起,桃園市正式成為一個召會,青少年服事投入所有的力量與資源,每學期都在以下兩面盡全力得着、栽培與成全青少年:

一、在牧養與照顧上,向下並向上銜接延伸:每年滴水不漏的將高三畢業生,交接到各地的大專服事,也積極利用每次寒暑假舉辦本地大專生團聚。向下延伸方面,由青少年服事團建立完整的小五六學生資料庫(包含家長),提早拜訪並看望小五六學生。並且為銜接之故,鼓勵他們和中學生一同主日聚會。藉此盼望沒有任何一位失落,每位孩子都能蒙保守在召會生活中。

二、在福音上不以少子化為由,每學期至少兩次分各會所舉行福音聚會。卽使疫情升溫,也立卽轉為線上福音,並成全更多青少年在線上積極配搭領詩、見證、短講等所有聚會項目。此外每學期的各校園排,都鼓勵學生們邀請同學,傳揚福音。

此外,我們也藉着生命教育課程,積極走入國中小的校園,雖然規模不大,但仍在信心裏與主合作,擴大接觸人的層面,也持續撒下生命的種子。(六會所 滕以勳弟兄)

1 2 3